朱文俊

作者: 时间:2017-03-17 点击数:

(与央视著名主持人郎永淳合影)

  1、和专业的人共事,才能拥有专业的视角和思维。

像无数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一样,2011年从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朱文俊对未知的前途充满迷茫,在校期间一直担任纪检部部长的他,最喜欢策划,最厌恶死板,觉得收获很多,但是又不确定自己到底擅长什么。经院系推荐,他和几名学生干部一起来到了中山,加入了已经成为国内照明灯饰领域翘楚的钟南京学长创办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谈起这段实习经历,朱文俊对钟南京学长充满钦佩和感激:“或许照明灯饰并不是我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可是钟南京学长教会我的远不止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他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什么叫“管理”、什么叫“创业”!因为了解到朱文俊的内心渴求与想法,钟南京学长为他们几个特设了深圳办事处,并任命朱文俊为深圳首席代表,告诉他们几个“放手去做,这个平台可大可小,就看你们自己了!”

2、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深圳,朱文俊找到了毕业时熟悉的迷茫感,他知道自己的专长在于创意和策划,他渴望像在学校一样策划各种比赛,将自己的满脑子想法变成可以触碰可以得到反馈的现实活动,钟学长给的舞台虽大,但终归不是自己的梦想所系,是坚守还是放弃?朱文俊陷入了深深的纠结。在此时,钟南京学长又一次站了出来,在他的支持与鼓励下,朱文俊离开了照明灯饰行业,得到了一份策划师的工作,在学习策划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市场开拓,提升业务的同时,也成功坐稳了市场总监的职位。

3、敢于挑战的创新者注定孤独。

已经找准了产业,并不代表就要止步不前,永不停止脚步的朱文俊还是选择了创业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2013年,他离开已经担任副总经理的公司平台,与人合伙创立了中橙整合传播事业机构,经过了前期充分的酝酿,正式进军自己最喜欢的文化传播产业,公司主营大型文化活动策划执行、品牌全案服务、大型演唱会及音乐节策划运营、电影投资运营等。在企业成立初期,他的选择毫不意外地受到了很多质疑:“一开始就进入这样一个陌生的朝阳产业,而你不过也是个才出校门两年的愣头青,确定你能行?”面对质疑,他只能无奈摇头,他知道奋斗的道路上注定孤独,他并不恐惧孤独,在他看来,“真正现实意义上的孤独客是寓意对完美的追求者,是敢于挑战的创新者,当然也是时代的引领者,我们要做的就是执着创意的孤独客”,在公司起步的过程中,有些事情是很难向员工和投资者去解释和沟通的,在中橙创始初期,公司可能只有三个月发工资的钱,甚至三个月之后发工资的钱从哪里来他都不知道,他却无法和员工去交流这个事实,但作为经营管理者,他必须同他们讲,我们这个团队在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

4、让创意感动生活,让感恩引领人生。

说到感动,朱文俊认为那是人性内心深处的感触与情感的脉搏,他创办中橙传播,在充分挖掘【传播工具+创意内容+深度渠道】+平台助力器的“3+1”传播系统资源之余,却从来没有忘记传播的人文属性。有了感动,有了人文关怀,在这个前提下对创意的锐意发掘,才能引发公众灵魂内心的颤动,才能促使文化传播者更加专业地用声字图像等媒介来表达或诠释对创意的理解和感悟。

朱文俊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能让中橙传播对生活的理解永远都在生活的前端和潮头,让创意和感动融入生活,是中橙传播的执着信念。中橙只为令创意为大众所爱与拥有,只为令创意超越理性的忠诚,只为让创意感动生活!朱文俊对于目前公司的业内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公司所承办的业务已服务过超过20家大型集团,成功举办了汪峰、黎明、李健、邓紫棋、周华健等诸多两岸三地知名歌手的演唱会,现阶段还筹备起院线电影及网络大电影,这三年漫长而艰辛的创业道路,他感慨良多,收获良多。

说起未来,朱文俊希望能把中橙传播做成中国业内领先的生态型整合传播运营机构,这些年来,他一直要求中橙秉承“镀造助力生态系统、激活传播循环效能品牌”的使命,以及“橙(诚)信客户、橙(诚)心服务”的服务理念,不断前进。就现在的发展现状而言,公司已经拥有中橙策划、中橙文娱、中橙品牌、中橙公关、中橙资本五大板块,在这五大板块,他们探索出了新模式运作方法,以创意创新为核心,集合最实战的经验和最优质的想法,用最契合的方式将彼此与市场相融合,为客户创造高价值和最实效的整合传播综合服务。说到这里,朱文俊还对一路支持自己的“橙友们” (如左右家私集团、粤港创投集团等行业知名公司)以及母校给予自己关心和帮助的师长、校友们表达了感激之情,他说感恩是他们中橙一贯秉承的核心理念,也将是他一路前行的精神动力

(与母校领导、师长、校友相聚深圳

离开九江已经13个年头了。近日接到学校雷书记布置的一个“作业”,说是要我写写自己毕业后的经历,特别是创业经历。曾经自己也是一个喜欢被文字玩弄,有些爱出风头并带有标榜自己的人。13年了,自己也已经因为时间“低调”了。

不是很情愿来完成个“作业”。

莫名中又被一种责任纠缠着,还是应该写。无论有没有用,如果能给师弟师妹们一些启迪或借鉴,这个事情就意义重大了。况且,10多年了,也该向学校和老师们诉诉苦了。因为,我坚信:尽管我们会慢慢忘记老师,老师永远都会记住他们(她们)的学生。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西职业技术大学版权所有  
赣ICP备10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