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九江已经13个年头了。
近日接到学校雷书记布置的一个“作业”,说是要我写写自己毕业后的经历,特别是创业经历。曾经自己也是一个喜欢被文字玩弄,有些爱出风头并带有标榜自己的人。13年了,自己也已经因为时间“低调”了。
不是很情愿来完成个“作业”。
莫名中又被一种责任纠缠着,还是应该写。无论有没有用,如果能给师弟师妹们一些启迪或借鉴,这个事情就意义重大了。况且,10多年了,也该向学校和老师们诉诉苦了。因为,我坚信:尽管我们会慢慢忘记老师,老师永远都会记住他们(她们)的学生。
一路倒霉 一直阳光
文/会计9242 钟南京
倒霉的毕业分配
1996年,统分统配的时代已经结束。因为在学校“风光”的背景,内心很期盼留校工作或一次分配到船舶系统内名门正派国企单位,但最终还是没能如愿。
二次分配,柳州市人事局一张纸把我分配到一个叫“柳州市经编针织厂”的单位。那年柳州遇百年不遇的大洪灾,整个城市被水淹泡的场景与我的心情一样:凄惨没落。到工厂报道的第一天,就得知,厂里已经从华南地区最大的蚊帐制造企业,进入发工资都艰难的阶段了。没有一点生机的工厂,散焕的人心,还有同班同学们进机关政府银行工作的消息,我彻底明白了:自己是个倒霉蛋!学校的优秀不代表毕业后注定会有好际遇。
倒霉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唯一能选择的就是不要倒霉到底。于是,我慢慢发现:工厂虽然很困难了,但国企的制度、纪律以及规范化管理的模式,已经深深印在我脑海了;虽然工厂是个200多人小厂,正式因为是小厂,自己幸运地没有通过车间实习直接进财务科上岗;工资虽然低到仅仅够在柳州每餐吃碗螺丝粉,但工厂给了我一个独立的干部住宿房间。这个独立的房间让找回了一些应有的“尊严”;虽然在财务科是个新兵,由于自己在学校学生干部岗位塑造的“个人魅力”,快退休的财务老科长很快就“相中“我,大有我可能做接班人的趋势。自然,一个国企财务部门所有的岗位,老科长都安排我做了一遍。而仅仅这些很多老会计说一辈子也没机会;虽然工厂的生意不好,却因为工作清闲,我与工厂营销科的几个哥们关系很铁,他们很自然给我上一堂堂营销课,帮我埋下了一颗颗“营销的种子”。
真的是倒霉的毕业分配,但我真的没让倒霉进行到底!
倒霉的下岗分流
国企工作一年零八个月后的1998年,改革的春风终于吹遍了柳州。那年最让人憎恨“下岗”一词,已经天天萦绕在我耳边。
我,一个跳农门、带干,工作了不到两年的“潜力青年”,也必须直面下岗现实。因为工厂现实,因为市里的政策,我们厂13人的财务科,留岗指标是4个,9人必须下岗分流。本来还存在居多侥幸心理的“潜力青年”明白了:我不下岗,谁下岗!于是,我在宿舍床上“斗争”了两个晚上以后,终于潇洒站到老科长面前:我第一个主动申请下岗。成为当时厂里的“下岗积极分子”。
1998年的下岗,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伤痛,一个耻辱。倒霉的我,还是伤痛着耻辱着走向柳州的人才交流中心。因为此时,只有在哪里,自己才会依然有点“人才”的感觉。在人才市场,我很快便与一个叫“慧聪国际”的公司谈得火热,并被通知第二天立即上班,部门当然是业务部。进入柳州慧聪上班第一天,培训的都是慧聪的理念、管理、业务模式等。我第一发现,民营企业与国营企业的生机简直是天上地下的差别。在慧聪,个个人都浑身是劲,精神抖擞。已经在国企“蜗居”了近两年的我,突然找到了在学校跑道上、球场上的感觉,倒霉的我太需要这种感觉了。
奇迹开始发生了,第一个月我便有了1000元的收入(当然九成是业务提成)。1000元已经接近我在工厂半年的收入啊。从柳州慧聪,调到重庆慧聪,再荣升到广州慧聪,直至慧聪集团华南总部——深圳。慧聪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现代经营手法,让我逐步强大起来了。在那个年代的华南慧聪,都知道有个高手叫钟南京。
下岗真的很倒霉很耻辱,但我没有让倒霉进行到底!
倒霉的报恩之举
在慧聪的光辉日子,离不开一个人:时仲伟,。是他们把我从柳州带到了重庆、广州、深圳。而也正是这位,再次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2001年,我正式进入慧聪南方区管理核心层。这个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慧聪南方总裁区时仲伟,一个我来广东最敬佩的人,决定自立门户,成立深圳发现资源公司。作为他一手培养和提拔的得力干将,他创业需要我,我也立即毫不犹豫离开了慧聪,跟随时仲伟开始了“发现资源”的创业之路。
根据新公司发展需要开拓新领域---照明灯饰领域。我作为一员猛将,很自然被派到中山(因为中山古镇是全国乃至世界灯饰照明的重要基地)开疆拓土。到2002年年中,公司灯饰照明项目已经在所有的媒体中独占鳌头,我也成为这个行业的“小名人”。而这个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有关中山公司出纳丢失6000元广告款的事情,处理结果不但不公平,还伤害了我的人格和自尊,我决定,立即离开发现资源,因为在尊严和人格面前,其他都次要了。至今时仲伟老总都会以为是我在中山成名了,另谋高就,离他而去。事实上,原因就是他弟弟时仲波在处理该事的自私和无知。
我离开发现资源后的不到一个月,慧聪在香港上市,很多的慧聪老同事一夜之间都成为了上市公司的职工,身价也随公司上市百万、千万了。你说,我倒霉不倒霉!
这次倒霉的结果是,古镇灯饰报总编第一时间找到我,高薪聘请并给予副总编的职务,2002年的古镇灯饰报,还只是一个新生的婴儿。带有一些无奈甚至是“报复”的心态,我毅然加入古镇灯饰报,开始由一个媒体业务人,向一个媒体新闻人、策划人的角色转换。曾经的一个文学青年,坐上副总编的位置,也算是换璞归真了吧。事实也一样,文学天赋与慧聪学到的经营本领,让我在古镇灯饰报副总编的位置上驰骋了三年。而这三年,也完成了自己人生第一次财富使命:车子、房子、妻子、儿子和一点票子。
因为有报恩之心,我错失了慧聪公司上市,并借原始股一夜身价几百万的机会,我确实倒霉透顶。但却让我得到了一个专注一个行业(中国照明行业)和修炼媒体新闻能力与策划能力的机会,我依然没有让倒霉进行到底!
倒霉的一席真话
2002年至2005年,古镇灯饰报已经从一个行业小报,缔造出媒体界的一个奇迹。作为经营副总编, 2004年我带领团队创造了1000多万经营奇迹。而这个时候的报社,在强大中,已经开始浮躁起来。报社所有的中高层干部,都在进行着一场场形式主义运动,上演“总编万岁”的闹剧。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享受着我们辉煌胜利的成果。每次总编办公会,似乎只有钟南京这个傻瓜敢说几句真话,而我的话几乎是与一群干部“为敌”。我至今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说真话也是错误吗?
2005年古镇灯博会期间,我与黄文军喝了一次酒,聊了很多,包括我对报社总部干部这种浮躁、虚伪的工作作风的担忧。黄文军是我在慧聪是同事,是多年好朋友,深惠大区经理。虽然我是他上级,但相处一直都是兄弟关系。这个黄文军好了,勇敢地站到报社总编面前,怀着一个“救国救民”的心,把我的话原原本本与总编做了一次深度沟通。换来的结果是:钟南京有“反革命”倾向,必须立即解决。
古镇灯饰报失去我一定是个重大损失,我们总编也一定是非常痛苦做出当时那个决定,对这两点我非常有信心。与自己最好的兄弟一席真话,断送的是我一个倾注三年心血、年薪百万的职位,你说我倒霉不倒霉啊!
这次倒霉事件后,我决定开始自己创业,于是就有了今天的中国照明行业主流媒体之一——《中国照明产业周刊》。经过近三年时间的煎熬,报纸目前已经初具规模,也拥有了一个几十号人的团队。曾经为自己一个人一个家拼搏奋斗,如今为一群人为一个行业拼搏奋斗,这是一种成长。虽然,我还不能算是成功人士,但我始终认为:成长的力量比成功的力量更加伟大!
毕业13年,“倒霉”成为了一条主线,但就是这些倒霉,让我更加顽强,更加阳光,更加强大。我期待下一个倒霉出现,因为倒霉的背后就是更大的幸运,只要我始终阳光就行。我甚至坚信不疑,每一个刚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人,都会有“倒霉”阶段,关键是我们自己始终向前,始终阳光。
《中国照明产业周刊》总编
钟南京,资深媒体人,全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俱乐部执委会委员、中国营销协会照明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照明界精英俱乐部秘书长、清华管理培训(照明灯饰)基地主任、广东省照明电器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广东湖南(中山)商会秘书长、《中国照明产业周刊》总编,媒体运营和广告策划领域的实战派专家。在中国照明行业,钟南京主持并参与了100个以上的企业品牌、20多个灯具市场的策划、包装、推广、招商,组织过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高峰论坛、颁奖盛典等行业活动150多场,是行业中真正身经百战的务实型专业人士。